你的位置:五星彩票 > 新闻动态 > 中医儿科辨证治疗小儿杂病:   一、五迟、五软: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
中医儿科辨证治疗小儿杂病:   一、五迟、五软: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
发布日期:2024-10-25 14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小儿杂病: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一、五迟、五软:

1、五迟;

(肝肾不足);加味六味地黄丸。

(偏行迟);虎骨散。

(齿迟):汤氏芎黄散。

2、心血不足;菖蒲丸。

(发迟)苣胜丹或苁蓉丸。

2、五软;

(脾肾两亏);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。

(气血虚弱);八珍汤。

智力迟钝明显;调元散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一,中医儿科辨证治疗小儿杂病:一、五迟、五软症状 1、五迟症状;

五迟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一类病症,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:

 

一、立迟

小儿到了一定年龄仍不能站立。正常小儿一般 10 至 12 个月左右能独立站立,而五迟的小儿站立时间明显延迟。

 

二、行迟

行走迟缓。一般小儿在 12 至 18 个月左右开始独立行走,五迟的小儿则在更晚的时间仍难以独立行走,或者行走不稳、步态笨拙。

 

三、齿迟

出牙延迟。婴儿通常在 6 至 8 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,五迟的小儿出牙时间明显落后,甚至超过一岁仍未出牙,或者牙齿生长缓慢、稀疏。

 

四、语迟

语言发育迟缓。正常小儿在 1 岁左右开始能说简单的词语,五迟的小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落后,说话晚,甚至到了 2 至 3 岁仍不能清晰地说话,或者语言理解能力差。

 

五、发迟

头发稀疏、生长缓慢。小儿出生后头发一般较为细软,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得浓密。五迟的小儿头发稀少、枯黄,生长速度缓慢。

1,立迟,五迟(肝肾不足)症状;加味六味地黄丸。

立迟属于五迟之一,当五迟由肝肾不足引起时,主要有以下症状:

 

一、立迟方面

 

1. 小儿站立明显延迟,超过正常年龄仍不能独自站立,或站立时不稳,容易摔倒。

2. 下肢软弱无力,肌肉松弛,活动后易疲劳。

 

二、整体表现

 

1. 生长发育迟缓,身材矮小,比同龄人明显矮小瘦弱。

2. 囟门迟闭,头颅方大。

3. 牙齿生长缓慢且质地不坚,出牙延迟。

4. 头发稀疏、枯黄,无光泽。

5. 智力发育也可能稍显滞后,反应较迟钝,学习能力较差。

6. 面色无华,目无神采。

7. 肢体关节活动不灵活,手足拘挛,或出现抽搐等症状。

8. 男孩可能有阴囊松弛、睾丸发育不良等表现;女孩可能出现月经来潮延迟等情况。

 

肝肾不足导致的五迟,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,或后天调护失宜,使肝肾精血亏虚,不能充养筋骨、脑髓及脏腑,从而引起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及各种功能异常的表现。

五迟(偏行迟)症状;虎骨散。

五迟中的偏行迟主要症状如下:

 

一、行走方面

 

1. 行走明显延迟,正常小儿一般在 12 至 18 个月左右开始独立行走,而偏行迟的小儿在该年龄段仍不能行走,或者行走不稳,步态蹒跚,容易摔倒。

2. 下肢软弱无力,肌肉松弛,难以支撑身体重量,迈步困难。

 

二、其他相关表现

 

1. 筋骨软弱,可能伴有肢体关节活动不灵活,甚至出现轻度的关节变形。

2. 发育迟缓,身材可能较矮小,囟门闭合延迟,牙齿生长缓慢。

3. 面色无华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。

4. 智力发育也可能稍受影响,反应较迟钝,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。

五迟(齿迟)症状:汤氏芎黄散。

五迟中的齿迟主要症状如下:

 

一、出牙方面

 

1. 小儿出牙明显延迟。正常婴儿一般在6至8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,而齿迟的小儿出牙时间远远落后于正常小儿,甚至超过1岁仍未出牙。

2. 牙齿生长缓慢,出牙顺序紊乱,或者牙齿稀疏、不坚固,容易松动。

 

二、整体表现

 

1. 生长发育迟缓,可能身材较矮小,囟门闭合延迟。

2. 头发稀疏、枯黄,无光泽。

3. 面色无华,肌肤不润。

4. 智力发育可能也相对滞后,反应较迟钝,学习能力较弱。

5. 肢体软弱无力,活动能力差。

6. 食欲不佳,消化功能较弱,容易出现腹胀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。

语迟、五迟心血不足症状;菖蒲丸。

五迟中的语迟且属心血不足时主要有以下症状:

 

一、语迟方面

 

1. 语言发育明显迟缓,正常小儿1岁左右开始能说简单的词语,而此类小儿说话时间大大延迟,甚至到2至3岁仍不能清晰表达,语言理解能力也较差。

2. 发音不清,吐字不真,说话声音低弱。

 

二、整体表现

 

1. 面色苍白或萎黄,没有血色。

2. 唇色淡白,指甲色淡。

3. 心慌心悸,容易受惊,睡眠不安稳,多梦易醒。

4. 记忆力较差,注意力不集中。

5. 生长发育较为缓慢,身材可能较矮小。

6. 肢体软弱无力,活动后容易疲劳。

7. 头发稀疏、枯黄,没有光泽。

五迟(发迟)症状:苣胜丹或苁蓉丸。

五迟中的发迟主要症状如下:

 

一、头发方面

 

1. 头发稀疏、枯黄、无光泽,质地细软。

2. 头发生长缓慢,正常小儿出生后头发会逐渐生长变浓密,而发迟的小儿头发在很长时间内都很稀疏,甚至到了一定年龄仍不见明显改善。

 

二、整体表现

 

1. 生长发育迟缓,身材可能较矮小,囟门闭合延迟。

2. 牙齿生长缓慢,出牙延迟或牙齿稀疏不坚固。

3. 语言发育迟缓,说话晚、吐字不清等。

4. 行走较晚,下肢软弱无力,步态不稳。

5. 面色无华,肌肤不润。

6. 智力发育可能也相对滞后,反应较迟钝,学习能力较弱。

2、五软症状;

五软是指小儿头项软、口软、手软、足软、肌肉软等以痿软无力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症。具体症状如下:

 

一、头项软

 

1. 小儿头部软弱倾斜,不能抬举,难以竖直。正常小儿在2-3个月时可抬头,五软的小儿在相应年龄无法做到或抬头无力。

2. 颈部肌肉无力,支撑头部困难,头易低垂或左右摇晃。

 

二、口软

 

1. 口唇肌肉无力,吸吮困难,吃奶无力或容易呛奶。

2. 咀嚼无力,添加辅食后不能正常咀嚼食物。

3. 语言发育迟缓,吐字不清,发音含糊。

 

三、手软

 

1. 上肢软弱无力,不能抬举,抓握东西困难或无力。

2. 手部肌肉松弛,手指活动不灵活。

 

四、足软

 

1. 下肢软弱,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,行走延迟。正常小儿10-12个月可独立站立,12-18个月开始独立行走,五软的小儿在相应年龄难以达到这些发育指标。

2. 足部肌肉松弛,足弓不明显,容易扁平足。

 

五、肌肉软

 

1. 全身肌肉松软无力,肢体活动少,动作迟缓。

2. 肌肉张力低下,触摸时感觉肌肉松弛,没有弹性。

3. 形体消瘦,面色无华,精神不振。

五软(脾肾两亏)症状;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。

五软中脾肾两亏的症状主要有以下方面:

 

一、头项软

 

1. 小儿头部软弱,难以抬起,竖头无力。正常小儿在一定月龄可以较好地控制头部运动,而脾肾两亏致五软的小儿头项明显软弱,即使到了较大月龄仍不能正常抬头。

2. 颈部肌肉松弛,支撑头部困难,头易低垂或左右歪斜。

 

二、口软

 

1. 口唇肌肉无力,吸吮乏力,小儿吃奶时显得很费力,甚至容易呛奶。

2. 咀嚼无力,添加辅食后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,常含在口中不吞咽。

3. 语言发育迟缓,说话晚,吐字不清,发音低弱。

 

三、手软

 

1. 上肢软弱无力,不能自主抬举,抓握物品困难或抓握不牢。

2. 手部肌肉松弛,手指活动不灵活,精细动作难以完成。

 

四、足软

 

1. 下肢软弱,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,行走明显延迟。正常小儿在相应月龄会逐渐学会站立和行走,而此类小儿下肢无力,难以支撑身体重量。

2. 足部肌肉松弛,足弓不明显,容易出现扁平足等问题。

 

五、肌肉软

 

1. 全身肌肉松软无力,肢体活动少,动作迟缓,显得很慵懒。

2. 肌肉张力低下,触摸时感觉肌肉松弛如棉,没有弹性和紧实感。

3. 形体消瘦,面色萎黄,缺乏光泽。

4. 食欲不佳,食量少,容易腹胀、腹泻。

5. 精神萎靡,少气懒言,哭声低微。

6. 发育迟缓,身高、体重等生长指标明显落后于同龄人。

五软(气血虚弱)症状;八珍汤。

五软中气血虚弱的症状如下:

 

一、头项软

 

1. 小儿头部软弱无力,抬举困难,竖头不稳。正常小儿在特定月龄能够较好地控制头部运动,而气血虚弱致五软的小儿头项明显缺乏支撑力。

2. 颈部肌肉松弛,头易低垂或向一侧歪斜。

 

二、口软

 

1. 口唇肌肉无力,吸吮力弱,小儿吃奶时显得吃力。

2. 咀嚼功能差,添加辅食后难以有效咀嚼食物。

3. 语言发育迟缓,说话晚且声音低微。

 

三、手软

 

1. 上肢软弱,抬举无力,抓握物品不牢固或难以抓握。

2. 手部动作不灵活,精细动作难以完成。

 

四、足软

 

1. 下肢软弱,站立不稳或不能站立,行走延迟。正常小儿在相应阶段会逐步学会站立和行走,而此类小儿下肢无力支撑身体。

2. 足部肌肉松弛,足弓不明显。

 

五、肌肉软

 

1. 全身肌肉松软,肢体活动少,动作迟缓。

2. 肌肉张力低,触摸时感觉肌肉松弛如棉絮。

3. 面色苍白或萎黄,无光泽。

4. 唇色淡白。

5. 毛发稀疏、枯黄。

6. 精神不振,少气懒言。

7. 食欲不佳,食量少。

8. 发育迟缓,身高、体重等生长指标落后于同龄人。

五软智力迟钝明显症状;调元散当五软伴有智力迟钝明显时,主要有以下症状: 一、认知方面 1. 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,不能及时对声音、光线、触摸等刺激做出恰当反应。例如,听到呼唤名字时无反应或反应很慢。2. 学习能力差,难以理解简单的指令和概念,如“把玩具拿过来”等指令无法执行。3. 记忆力不佳,对刚发生的事情很快遗忘,难以记住物品的名称、位置等信息。 二、语言方面 1. 语言发育严重迟缓,说话晚,词汇量少,表达不清晰。可能只会说简单的几个词语,且发音不准确。2. 语言理解能力差,听不懂复杂的语句,对问题的回答往往不恰当或答非所问。 三、运动方面 1. 五软的症状更加突出,头项软表现为头部难以抬起,竖头不稳;手软、足软导致肢体活动明显受限,不能自主抓握物品、站立和行走困难。2. 肌肉松弛无力,动作不协调,容易摔倒。 四、社交方面 1. 与人眼神交流少,缺乏主动互动,对他人的表情和动作不敏感。2. 不喜欢与同龄人玩耍,社交能力明显落后。 五、情绪方面 1. 情绪不稳定,容易哭闹、发脾气,难以安抚。

2. 表情呆滞,缺乏丰富的情感表达。

二,中医儿科辨证治疗小儿杂病:一、五迟、五软,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、五迟;立迟(肝肾不足);加味六味地黄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

一、方剂剂量

 加味六味地黄丸的剂量需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而定,以下为常见参考剂量:熟地黄 24 克、山茱萸 12 克、山药 12 克、泽泻 9 克、牡丹皮 9 克、茯苓 9 克、鹿茸(研末冲服)1 - 2 克、五加皮 9 克。 二、功效 1. 滋阴补肾:滋养肾阴,补充肾脏的阴液,改善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症状。2. 强筋壮骨:通过补肾益精,增强筋骨的力量,对小儿五软等因肾虚所致的发育迟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 三、方解 1. 君药:熟地黄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,为君药。2. 臣药:山茱萸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;山药补益脾阴,亦能固精。三药配合,肾肝脾三阴并补,是为“三补”,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两味之和,故以补肾阴为主。3. 佐药:泽泻利湿泄浊,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;牡丹皮清泄相火,并制山茱萸之温涩;茯苓淡渗脾湿,并助山药之健运。三药为“三泻”,渗湿浊,清虚热,平其偏胜以治标。4. 加味药物:鹿茸补肾阳,益精血,强筋骨;五加皮祛风湿,补肝肾,强筋骨。增强了方剂补肾强筋壮骨的作用。 四、用法 一般为水煎服。将鹿茸研末,用药液冲服。一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具体用法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医嘱进行。在服药期间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食物,同时注意休息,保持心情舒畅。若病情变化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(偏行迟);虎骨散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虎为保护动物,虎骨已不允许在临床使用,因此无法提供虎骨散的方剂剂量、用法等内容。

 目前,在中医药领域,对于原本含有虎骨的方剂,通常会采用其他具有类似功效的药材进行替代,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并遵守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。(齿迟):汤氏芎黄散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。。

由于缺乏确切的古籍记载标准剂量,以下为大致参考剂量,实际应用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调整。

 一、方剂剂量川芎10克、大黄5克、甘草5克。 二、功效 1. 活血行气:川芎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,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疼痛等症状。2. 泻下通便:大黄可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对于热结便秘等有一定作用。3. 调和诸药:甘草可调和川芎与大黄的药性,使其发挥更好的疗效,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。 三、方解 1. 君药:川芎为君药,活血行气,走而不守,能上行头目,下行血海,中开郁结,旁通经络。2. 臣药:大黄为臣药,泻下攻积,荡涤肠胃实热,通利大便,使热邪从下而解。3. 使药:甘草为使药,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,解毒。 四、用法一般为水煎服。一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具体用法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医嘱执行。在服药期间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,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2、语迟,心血不足;菖蒲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

由于古籍记载中菖蒲丸的配方和剂量并不完全统一,且现代临床应用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调整,以下为大致参考内容:

 一、方剂剂量 石菖蒲、人参、丹参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赤石脂等药物组成,常见参考剂量如石菖蒲9克、人参6克、丹参9克、天门冬9克、麦门冬9克、赤石脂9克等,但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。 二、功效 1. 开窍醒神: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神志不清、健忘等症状。2. 益气养阴:人参补气,天冬、麦冬滋阴,共同起到益气养阴的功效,改善气阴两虚引起的乏力、口干等。3. 安神定志:对于心悸、失眠、多梦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 三、方解 1. 君药:石菖蒲为君药,开窍醒神,化湿豁痰。2. 臣药:人参大补元气,安神益智;丹参活血祛瘀,清心除烦;天门冬、麦门冬滋阴润燥,清热除烦,为臣药。3. 佐使药:赤石脂收敛固涩,可防止正气耗散,为佐使药。 四、用法 一般为制成丸剂口服。也可水煎服,具体用法用量需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确定。在服药期间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心情舒畅,注意休息。如果病情变化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(发迟)苣胜丹或苁蓉丸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。

苣胜丹

 一、方剂剂量 因古籍记载的剂量范围较广且现代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,大致参考剂量为:黑芝麻(别研)3两,川当归(去芦净洗)、生干地黄、肉苁蓉(酒浸软)各1两,芍药1两,胡粉(即铅粉,量少慎用)半两。 二、功效 1. 养血润燥:黑芝麻、当归、生地黄等有养血滋阴、润燥通便的作用,可改善血虚肠燥引起的便秘等症状。2. 补肾益精:肉苁蓉补肾阳、益精血,对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有一定疗效。 三、方解 1. 君药:黑芝麻补肝肾、益精血、润肠燥,为君药。2. 臣药:川当归补血活血;生干地黄滋阴养血;肉苁蓉补肾益精,共为臣药。3. 佐药:芍药养血柔肝;胡粉外用可生肌敛疮,少量在方中可能起到辅助作用。 四、用法 一般制成丸剂服用。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确定。 苁蓉丸 一、方剂剂量 组成药物及剂量变化较多,常见如肉苁蓉(酒浸,切,焙)2两,牛膝(酒浸,切,焙)1两,熟干地黄(焙)3两,麦门冬(去心,焙)1两半,山茱萸1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1两,远志(去心)1两等。 二、功效 1. 补肾益精:肉苁蓉为主药,补肾阳、益精血,可改善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。2. 滋阴润燥:熟干地黄、麦门冬等滋阴润燥,缓解阴虚所致的口干、便秘等。3. 强筋健骨:对腰膝酸软、肢体无力等有一定作用。 三、方解 1. 君药:肉苁蓉补肾阳、益精血,为君药。2. 臣药:熟干地黄滋阴补血;牛膝补肝肾、强筋骨;麦门冬滋阴润燥,为臣药。3. 佐药:山茱萸补益肝肾;枳壳理气宽中;远志安神益智,为佐药。 四、用法 通常制成丸剂口服。具体用法应遵医嘱。 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方剂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调整剂量和用法,且不可自行用药。2、五软;(脾肾两亏);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。

一、方剂剂量(仅供参考,实际需根据病情调整)

 补肾地黄丸:熟地黄 24 克、山茱萸 12 克、山药 12 克、泽泻 9 克、牡丹皮 9 克、茯苓 9 克、鹿茸(研末冲服)1 - 2 克、五加皮 9 克。 补中益气汤:黄芪 18 克、炙甘草 9 克、人参 6 克、当归 3 克、橘皮 6 克、升麻 6 克、柴胡 6 克、白术 9 克。 二、功效 补肾地黄丸: 1. 滋阴补肾:滋养肾阴,补充肾脏的阴液,改善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等症状。2. 强筋壮骨:通过补肾益精,增强筋骨的力量。 补中益气汤: 1. 补中益气:主要作用是补益中焦脾胃之气,提升人体阳气。2. 升阳举陷:对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脏器脱垂、乏力等有治疗作用。 三、方解 补肾地黄丸: 1. 君药:熟地黄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,为君药。2. 臣药:山茱萸补养肝肾,并能涩精;山药补益脾阴,亦能固精。3. 佐药:泽泻利湿泄浊,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;牡丹皮清泄相火,并制山茱萸之温涩;茯苓淡渗脾湿,并助山药之健运。4. 加味药物:鹿茸补肾阳,益精血,强筋骨;五加皮祛风湿,补肝肾,强筋骨。 补中益气汤: 1. 君药:黄芪补中益气,升阳固表,为君药。2. 臣药:人参、炙甘草、白术补气健脾,协助黄芪增强补中益气之功,为臣药。3. 佐药:当归养血和营,协人参、黄芪补气养血;陈皮理气和胃,使诸药补而不滞;升麻、柴胡升阳举陷,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。 四、用法 一般为水煎服。补肾地黄丸中鹿茸研末冲服。一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具体用法应根据医生的处方和医嘱进行。在服药期间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食物,同时注意休息,保持心情舒畅。若病情变化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(气血虚弱);八珍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。

一、方剂剂量

 人参、白术、白茯苓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熟地黄、炙甘草各 9 克。但具体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、体质、年龄等因素由医生调整。 二、功效 1. 益气补血:方中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补气,当归、川芎、芍药、熟地黄补血,可改善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、头晕目眩、气短乏力、心悸失眠等症状。2. 调养身体:对于病后体虚、产后虚弱、营养不良等有较好的调养作用。 三、方解 1. 君药:人参、熟地黄为君药。人参大补元气,熟地黄滋阴补血。2. 臣药:白术、茯苓健脾渗湿,助人参益气补脾;当归、白芍养血和营,助熟地黄补益阴血。3. 佐药:川芎活血行气,使熟地、当归、白芍补而不滞。4. 使药:炙甘草益气和中,调和诸药。 四、用法 一般为水煎服。一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在服用期间,应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若病情变化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。智力迟钝明显;调元散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。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一、方剂剂量

由于古籍记载的调元散配方有多种,且现代临床应用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,以下为大致参考剂量:人参(去芦)、白茯苓、茯神(去皮木根)、白术、白芍药、熟地黄、当归(酒洗)、黄芪、川芎、石菖蒲各 3 克,甘草(炙)1.5 克。但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剂量。

二、功效

1. 补益元气:人参、白术、黄芪等可大补元气,增强人体的正气,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。

2. 养血安神: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等养血补血,茯神、石菖蒲等有安神定志的作用,可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心悸、失眠、健忘等症状。

3. 健脾益肾:白术、茯苓等健脾,熟地黄等补肾,有助于调节脾肾的功能,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。

三、方解

1. 君药:人参大补元气,为君药。

2. 臣药:白术、黄芪健脾益气;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养血补血;茯神、石菖蒲安神定志,为臣药。

3. 佐药:白茯苓健脾渗湿;川芎活血行气,使补而不滞,为佐药。

4. 使药:炙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

四、用法

一般为水煎服。一日一剂,分两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具体用法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处方确定。在服药期间,应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保持心情舒畅,注意休息。如果病情变化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